环球信息:(公考经验)4个月的备考后,我拿到两场面试入场券

4个月的备考后,我拿到两场面试入场券


(资料图)

从8月底暂停手头一切工作、全面准备公考,到11月底参加国考笔试,再到12月中旬考完北京市选调,3-4个月的笔试备考确实是一场充实也煎熬的战斗。待到成绩出炉,虽然分数总有不如人意之处,但总算是拿到了两张面试入场券。写下这一篇文字,既是对我个人备考经历的一番总结,也是对于后来者的一点启示。

一些经历

虽然很早就开始关注公务员考试,也从一些成功上岸的同学那里听闻了他们的备考历程,然而我一开始对于全身心投入的备考却始终是犹豫的,原因包括专业导致选岗有限、怯于参与工科大类岗位的“惨烈”竞争、毕业压力、就业时间压力等等。经过翻来覆去的思想斗争和与家人朋友的反复沟通,明确了自己真正想选择的就业方向,也就坚定了备考的信念。

开整!

最开始的基础知识学习必然离不开粉笔的方法精讲课。从8月19日第一次打开了方法精讲课视频、在笔记本上写下了第一笔中心理解题的记录开始,我花费大半个月时间,按照课程顺序将包括行测、申论在内的所有基础知识刷完,笔记本也基本写满。由于开始准备的时间较晚,只能每天上午、下午、晚上开着倍速各刷一节课,一天下来头脑被知识点塞了个满满当当。有了初步的基础,就开始了令人头秃的刷题之路。

首先是分模块刷题:买了粉笔的决战行测5000题,按照不同题型分类攻关在自行刷题一段时间之后,我报名了粉笔的20天线下刷题班。每天上班通勤一样骑车往返学校和教室,虽然辛苦,但有了系统的刷题培训、老师的及时讲解和一群小伙伴的讨论交流,收获的不仅仅是解题方法的巩固,更有深厚的备考战友的情谊。

其次是套卷刷题。和分模块刷题一样,先是自己在实验室模拟考试时间做套卷摸底,了解行测各模块的相对强弱,反复调整优化答题顺序。随后报名了粉笔的5天线下模考班,一边最大程度模拟考场环境、优化时间分配,一边在横向对比中反观自身情况,在相互学习中查缺补漏。

最后的考前冲刺,现在看来其实平淡无奇。翻翻笔记本、错题本和申论素材本,就到了11月28日上考场的日子。等到再想起国考这回事,就是1月9日晚上挤进系统查成绩之时了,虽然一向还不错的申论意料之外崩了10分,但行测82.3的分数还是让我觉得,努力不是无意义的。

一些建议

对于自己摸索的这套备考流程,各位既可以看作是经验的分享,也可以视之为教训的殷鉴。没有万能通用之法,只有适合与否之分。而如果说我个人的经历对于各位有一点有参考价值的建议,除了老生常谈的“基础不牢、地动山摇”、重视错题积累之外,我主要想谈一谈以下几点:

1)合理看待难题。刷题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无法理解的诡异题目(此处主要针对中心理解和定义判断),在做题时抓狂、听完讲解更抓狂的经历我也有过不少,但也能理解,毕竟参与公考的人越来越多、考试越来越内卷,总要有一些难题的存在来让考生清醒、让分数有别,才能达到筛选的目的。

但是作为答题人,我们首先应当摆正心态、不应纠结于一题一问的得失成败,尤其是在模考和正式答题时,更要坚信“我不会的题目没几个人会”、“会的人都不考我这个岗位”,扔一道题可能会影响分数,但面对难题的正确心态才能决定大局。

其次,要在备考时积极争取解决难题。任何难题都离不开基本的解题方法,为了把别人眼中的难题变为自己手下的简单题,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巩固基础知识、拓展题型眼界、增强答题技巧,让自己在难题的筛选下始终保持从容镇定,以过硬的实力应对满腹“坏水”的出题人。

2)备考效率要提高。从高中开始我就认为,笔记和错题本是给自己看的,只要自己看得懂即可,不需要别人来评价笔记是否工整、字迹是否美观、阅读是否直白、记录是否全面。在备考期间,我也见过有的同学一字一句地誊抄、一板一眼地绘图制表,精心搭配笔记颜色、各种知识各占一本,仿佛其目的不是掌握知识、考试上岸,而是要制作一本精美的工艺品用来展示、用来炫耀、用来收割他人的赞美。备考的时间就在这种自欺欺人的努力中白白浪费,本应用来时时翻阅、查缺补漏的笔记,在写完的那一刻就寿终正寝,基本丧失实用价值。

我这种懒人则是能省就省,此时反倒有了一点点效率上的优势。手抄错题是不可能的了,每道题截个图存到word里,凑够一页了就偷偷摸摸用实验室的打印机打出来,再裁剪、粘贴到错题本上,写上一两句大概的解题思路就大功告成,此法对于积累言语和图推错题简直爽上加爽!此外,笔记当然还是会做的,但是为了方便查找翻阅,我把行测各模块和申论的基础知识全都拢到了一个笔记本上,随身携带、随时查看。

当然,以上是我个人的做法,不具备通用性,但是各位一定要时刻清醒:时间就是分数,效率就是生命。不要让自己只是看起来很努力。

3)申论水平与文字能力无关。申论大概是很多理工科同学的痛点,但作为典型理工男的我本人其实觉得,无论小题还是大作文,申论的答题是有技巧可循的,备考重点一在素材积累,二在逻辑明确。

最后,我想把自己在11月28日早上收到的一句话赠予各位,以表祝福、以资勉励:

“明年此日青云去,却笑人间举子忙。”——辛弃疾《鹧鸪天·送廓之秋试》

关键词: 讨论交流 答题技巧 就业方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