码住!拯救所有不会定位的留学er
留学定位有多重要?
随着多所美本大学的放榜,越来越多的留学家庭意识到:现在想顺利拿海外名校的offer真的太难了。
【资料图】
在逐渐内卷的国际路线上,我们的孩子到底要如何规划,才能在激烈的厮杀中突出重围呢?
思小客有话说
定位思维是国际生申校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项思维。
1969年,商业大佬杰克·特劳特提出了商业中的定位观念,并与营销专家:艾·里斯合著了《定位》一书。劳伦斯在这本殿堂级著作中提出:
任何一个品牌如果想要成功,都必须要能够占据客户的心智,让客户认识到你的与众不同。而这就是定位能够起到的作用。
定位理论,在申校这场车轮战中同样适用。
在国际生留学背景严重同质化的今天,一名学生是否对自己有着准确的定位,将直接决定他是否够申请到理想的大学。那些被名校录取的学生,也无一不是对个人发展方向有着明确定位的学生。
留学申请本质上也是一种“营销”,它营销的对象是高校招生官。
而我们给招生官审阅的留学文书,就是我们打出的“广告”。
这个广告能否打动招生官,则要看我们的定位是否足够突出。
定位是一件因人而异的事。它需要我们挖掘自身的个性与兴趣进行量身定制。
因此在4年高中生活里,每位国际生都该根据定位来为自己量身定制竞赛、科研等课外活动。
#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为自己定位呢?
今天我们就从竞赛角度,来谈谈这个问题吧。
如何为竞赛制定
目标定位?
随着海外大学引用test-blind、Test Optional等申请制度,标化成绩在申校中所占据的重要性也再不断下降。
竞赛、科研活动等软实力,则取而代之成为了招生官们更加重视的考核点。在这样的申校倾向性中,国际生能否选择适合自己的竞赛,也就变得尤为重要了。
# 在竞赛中,我们该如何借用定位思维?
学科定位
竞赛定位的第一步,是找到自己的学科优势。所有的学科赛事,都需要参赛者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。越是高含金量的竞赛,触及的知识深度也会越多。
因此在选择赛事之前,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在哪些学科中发挥更出色、未来准备在大学里学习哪个专业。
在确定了初步的竞赛方向后,我们才知道自己需要在哪个学科上花费更多时间,以及如何找准契合定位的赛事。
案例:
比如A同学的大学目标是文社科类专业,那么她在高中时期就可以选择参与纽约时报写作竞赛、CTB竞赛、或模拟联合国之类的人文向活动。
而泛理工科的竞赛,即使拥有着很高的含金量高,却和A同学的定位不匹配,即使参与也是在分散精力。
竞赛是一种选“尖子”的形式,对于招生官来说,那些有赛事金奖背书的同学,自然会更加与众不同。因此进行学科定位,可以帮助我们更专注于自身的长处,在优势领域中脱颖而出。
层级定位
《定位》中有一个概念讲的是在进行定位之前,我们需要确定自己的竞争对手是谁,竞争对手又具有哪些价值。
在当下,国际竞赛已经成为国际生们人手必备的背景提升项目。但在僧多肉少的红海环境下,能够在赛事中拿到Top级金奖的学生毕竟还是少数。
# “学渣”是否就走不通竞赛这条背提路?
当然不是这样。
常规的国际竞赛可以划分为:学科类竞赛与项目型竞赛两大类。
学科类竞赛:以做题为主,需要参与者拥有更高学术水平。
项目类竞赛:形式更丰富,更加看重参与者的综合能力。
竞赛是申校的必备背提武器,但招生官并不需要所有学生都是Top级获奖者,他们更看重的是一名学生有没有通过适配的竞赛,展现出自己的学术潜力。
因此层级定位,就能帮助我们筛选更适合展现学术潜力的竞赛领域。
如果你的GPA分数不高,却想要和奥赛选手在同场赛事中一较高下,最终一定会输的很惨。
如果你不擅长做题,却想靠学科类竞赛拔得头筹,结果可能只是浪费了大量时间。
因此参与竞赛时,我们一定要有“田忌赛马”的思维,不要在竞争对手的优势领域鏖战。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层级,在同等级的对手中,取得较优势的成果。
思客把常见的竞赛分为由易到难分为ABCD 4个等级,同学们在选择竞赛时,也可以参考以下图片,选择适合自己的层级:
图源:思客教育
学校定位
除了常见的通用赛事之外,很多欧美大学也会主办竞赛。
如果你想要申请某所学校,那么你在这些梦校主办的竞赛中获得成绩,在申校时自然也会获得更高的认可度。
因此在参与竞赛前,我们也可以提前进行申校规划,确定自己打算申请的学校有哪几所,更多的去参与这些学校参与主办的赛事,这可以帮我们提前刷到一个好感度。
科研课题中的定位思维
同质化问题,一直是留学申请中存在的大难点。当国际生们的各项背景都趋同时,很容易因为申请材料缺乏特点而遭遇淘汰。因此如何为留学生做区分度也是背提的重点。
对于欧美高校来说,申请者是否拥有学术能力一直是考核的一项重点。而想要让自己的学术标签更有含金量,在国际竞赛中取得名次,自然是一种不可错过的提升方式。
可是当大量申请者都涌向某几个竞赛和网红课外活动时,大家的履历也会变得雷同无比。
对于招生官来说,这些雷同不仅削减掉了申请者的个性化特征,也让他们丧失了独特的闪光点,这正是申请中的大忌。
而想要提升自己的学术区分度,参与科研课题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。
科研课题最大的优势,就是更适合国际生用来进行个性化规划。市面上的国际竞赛资源是有限的,我们参加再多的竞赛,也还是难以避免和人撞车。
但科研课题的选择却十分丰富,每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,并产出优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。
案例:
比如B同学想要申请心理学专业,但在竞赛市场上却找不到强相关的竞赛。
# 这时候他要如何为自己与其他申请者做区分?
假设B同学平时喜欢关注社会议题,对于高中生抑郁症高发的问题也比较感兴趣。那么这时选择一个校园软暴力类型的课题,或是与抑郁症有关的心理学课题产出科研成果,就可以通过相关论文展现出自己为申请专业中花费的精力,还有自身的学术潜质。
并且这种个性化规划的课题,更能够帮申请者建立个人标签,告知招生官“你是谁?”“你对什么感兴趣?”“你是一个怎样的人?”
当申请者拥有足够个性化的科研成果时,他也将获得一个非常有闪光点的学术定位,让自己更容易被招生官注意到。
在越来越卷的留学竞争中,学生的同质化问题越严重,就越容易滑落为留学炮灰。而那些具有定位能力的学生,则更容易凭借富有个性特质的规划路线出彩。因此掌握定位思维,才能在留学路上走的更远。
关键词: